《涉江采芙蓉》高中语文说课稿《涉江采芙蓉》高中语文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进展,培育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进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进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老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育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 诱导探讨法为主 阅读分析法为辅 三、说教程 (一)导入 1935 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略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西北有高楼》是我国早期五言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陆侃如引用这首诗为自己解难,说明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那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下面请进入《涉江采芙蓉》。 (二)学生朗诵,老师正音并范读。 采之欲遗谁?遗,读如(wèi)赠送。 (三)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