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跳礅上的歌》课件【三篇】 一年级语文《跳礅上的歌》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 16 个生字,其中会写“朝、映、踏、涨、更、深、渡、船”8 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跳墩上的歌”是什么意思。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2、领悟“跳礅上的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结尾句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你看到了谁?他们去干什么?在路上遇到了一条小溪,他们是怎样过去的?我们把小溪里这些条形的石头叫什么呢?相机板书:跳礅 2、学习生字“礅”。 3、师述:有一群农村小朋友,他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条小溪。小溪上没有桥,要过这条小溪得踏着河里的条石排成的跳礅儿。晴天过河还好说,下雨天过小溪麻烦就大了!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跳礅上的歌》,看看这些农村小朋友是怎么过河的。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文章大意 课文中有哪些人物?文中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跳礅的?找出有关句子画上“~”。()(2)跳礅上的歌是一支什么样的歌?用“—”画出来。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思考题一,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跳礅的样子? ⑵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哪句话具体写了跳礅的样子? ⑶学习第二句: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方呢?课件展示“琴键”和“跳礅”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感情朗读这一句,并把这句优美的句子背下来,并仿说比方句。 2、学生汇报思考题二,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欢乐的歌、友爱的歌、赞美的歌。答后再问:“欢乐的歌”是谁欢乐?“友爱的歌”是写谁和谁的友爱?“赞美的歌”又是赞美谁呀? 3、过渡:这三支歌都是在什么地方唱出来的?那为什么跳礅上每段歌又不一样呢?接下来我再来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五、分组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小朋友们什么时候过小溪? 2、怎样过小溪的? 3、结果怎样呢? 学习形式:分为三大组,第一、二、三组分别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一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