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以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实际是一场骗局。以四川为中心的保路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收回路权、反对卖国的斗争,它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通过对保路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保路运动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铁路国有”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清该政策的实质和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透过现象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通过对武昌起义成功后复杂形势的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方面:指导学生联系前两节的内容,分析、、归纳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使学生学习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教学要点一、“预备立宪”和立宪派1.“预备立宪”的背景2.“预备立宪”是一个骗局二、保路运动1.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2.保路运动三、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武昌起义的成功2.湖北军政府的成立3.武昌起义后的形势本课重点: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重点分析:(1)保路运动是重点。保路运动是由清政府的“铁路国有”卖国政策引发的一次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爱国运动。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它给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爆发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是重点。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中建立的革命政权。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各省相继摆脱清朝统治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与此同时,各省的立宪派、旧官僚相互色结,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篡权活动,使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严重危机。本目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武昌起义的爆发基于前面两节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以及保路运动的发生、发展等。“启后”是说:没有武昌起义的爆发,便不会有各省的纷纷响应和相继独立,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