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部分 【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一)整体感知本专题共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约前 481 年-前 411 年),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苏格拉底(约前 469 年-前 399 年),主要贡献:1、对话式的推论方法——“助产术”;2、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用心 爱心 专心智所判断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和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的”。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约前 336 年-前 264 年)、西塞罗、塞内卡等,代表观点:1、“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2、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是符合理性的;3、人类社会也具有理性;4、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从而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第二板块是文艺复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确立了神权统治;11 世纪西欧经济复苏和发展后市民阶级借助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来反抗基督教文化。第二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主张:文艺复兴“三杰”——但丁(1265-1321 年)、彼特拉克(1304-1374 年)、薄加丘(1313-1375 年)代表作《十日谈》;莎士比亚(1564-1616 年)是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哈姆雷特》。第三部分介绍了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三板块介绍了 17、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及其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思想体系:人文主义、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理论表现:理性主义。第二部分是启蒙运动的价值和理论贡献:最重大的价值是对欧洲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重大理论贡献的是卢梭和康德,卢梭主张“主权在民”。第三部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