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 2014 高中地理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 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分析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2)通过绘图分析,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3)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比较等,锻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季节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二、预习导学1.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__________。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的变化:由 所在纬度向 递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 ,正午太阳高度由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正午太阳高度由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正午太阳高度由 ;(2)随季节的变化:离 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日达到最大值, 日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日达到最大值, 日达到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 次太阳直射。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问题 1:什么是太阳高度?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有何变化?什么时候最大?探究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太阳高度的概念,并根据生活经验描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得出正午 12 点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从而引出正午太阳高度这一概念。练习内化:正午太阳高度是( ) A.一定大于 0 B.是当地区时 12 点的太阳高度C.一定是 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问题 2: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有何变化规律?探究 2:读下列三副图,说出春秋分,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何分布规律,总结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甲 乙 丙图甲为 (节气),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降低。 图乙为 (节气),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降低。 图丙为 (节气),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降低。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 的太阳高度。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 _递减。问题 3:同一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有什么样的变化?探究 3:小组合作完成下表,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节气春秋分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出现最大值的范围出现最小值的范围练习内化:北京市正午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