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学法指导: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因此,国家干预经济是本课的重点。要认识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从实践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各国干预经济的重点不同,能够了解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道路,理解新政对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比较英、法、德、日的经济运作模式,培养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有下面几个特点:(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制定指导性计划等。(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学习本节内容时可以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如结合“国有化问题”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理解“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应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计划能补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使它失去优点”,以及“计划与市场具有互补性”等观点。本课与下一专题的联系: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模式化、固定化,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而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诞生的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权力大力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出活力。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不仅得到普及,而且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促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进而理解“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基础知识: 50-70 年代:工党和保守党都信奉凯恩斯主义,形成混合市场经济。 特征是:私人企业和国有化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70-80 年代: 撒切尔夫人货币主义的改革:国有企业私有化;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90 年代:“多市场,少政府”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国家对社会经济全面指导和调节。主要内容:扩大国有经济成分,80 年代中期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开始了私有化浪潮;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西欧和日本 行计划指导和调节;建立社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