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语文现状分析及教法策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较低,常常让“教者费力,学者吃力”,双方都吃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生自身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首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是导致语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可大多数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即使老师不断鼓励甚至督促,也常常出现学生“一曝十寒”或者“偷工减料”自欺欺人的情况。其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是语文水平低的又一重要原因,迄今为止,仍有部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甚至没有,积累太少,不能见多识广,使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结合,语文科与其它学科不能有机融会贯通,语文与生活脱节,这种方法学语文,面对时代的进步,学生早已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再次,少数学生性格太胆小、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沟通很是艰难,这样的学生语文能力自然就极不如人意。二、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学语文的兴趣和机会。第一、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备差,使学生想看的看不到,想听的听不到,见少识少,没有条件和机会积累丰富的知识。第二、“电脑热、英语俏”的影响,使很多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电脑是求生的法宝,语文科也慢慢成了“豆芽科”。第三、经济意识的增强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少数学生及家长的知识无用的想法仍然存在,他们认为读书只是混张文凭,不如早出校门早挣钱。第四、不负责的教师教学马虎了事,得过且过,让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机会和兴趣。尽管如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学生学语文的机会,没有任何理由不鼓励学生学好自己的母语。只要找准病源,对症下药,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有志者,事竟成”。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我肤浅的认识是做好以下几方面。一、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魏书生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