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2013 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 2 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教练一体教学案D.选官应注重品行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唐代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而缺乏对所选拔官吏品行的考核,唐太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制度的弊端,认为即使所选拔官吏因腐败失职得到惩处,也难以弥补他们给人民造成的困苦。这里唐太宗强调的是从选官源头上注重品行。B 项是科举制的优势,故排除。A、C两项虽是从不同角度据材料意思得出的认识,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故排除。答案 D例 2 (2012·北京高考)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 宋开封C.元大都 D.明北京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所以答案选择 C 项。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 C例 3 (2012·广东高考)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产生的影响。题干的大体意思是:保留宰相制度可以限制君主的权力,确保君主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君主专制的弊端。B、D 两项显然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C 项君主立宪制度出自近代西方,直接排除,答案为 A 项。答案 A例 4 (2012·江苏高考)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审题突破 本题以史料切入考查明代内阁制的特点,解题关键是熟知明代内阁制的有关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明成祖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 ,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到嘉靖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说明内阁成员地位上升,但辅政功能未变,因此 D 项正确。内阁成员都是入仕后的官员,故排除 A 项;内阁成员只是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且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故排除 B 项;后来内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