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2013 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 7 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3》教练一体教学案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被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扼杀,使之成为“空壳”。故 D 项正确。答案 D例 2 (2012·福建高考)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 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 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 科学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五四运动;二是“打倒偶像”“启蒙”;三是“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结合以上三点可知殷海光认为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故 D 项正确。答案 D例 3 (2012·福建高考,节选)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材 料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据材料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联系。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惟此方兴之教育”“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概括;第二小问积极意义从提高国民素质角度分析,原因结合中国社会性质进行分析。答案 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关于民生话题) 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 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这表明太平天国( )A.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B.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C.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D.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方案答案 C解析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借鉴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分配思想,故选 C。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主干知识:辛亥革命的评价) 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民盟领袖是中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