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2013 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 20 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教练一体教学案——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信息解读]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俄领导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主题二 新经济政策视角 1 实施的背景视角 2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①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②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③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重大作用史料 1923 年,列宁有过这样的描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信息解读] 本史料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视角 3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在当时都起过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2)不同点:①目的方面: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内容方面: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③成效方面: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事实证明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题三 “斯大林模式”视角 1 经济方面的特点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视角 2 关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史料一 经过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战,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 9 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 1 500 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 年工业产值的 234.5%。[信息解读] 本史料充分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建起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史料二 《大国的崛起》中的一段材料:在世界历 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