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1页
1/4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2页
2/4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_第3页
3/4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 2013 高三一轮精品复习《第 20 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教练一体教学案(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和取代,A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这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不符,排除 B 项;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并不是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D 项是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正确认识。答案 D例 2 (2012·福建高考)下表是苏联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1925~1927 年1928~1932 年1933~1937 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 5277 3607 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粮食产量数据的变化。材料主要说明1925~1937 年苏联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故 C 项正确。A、B 两项都是自然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故排除 D 项。答案 C例 3 (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托材 料客观评价斯大林体制。材料中的“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符合对斯大林 体制的客观评价,承认了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故答案为 C 项。答案 C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经济建设立足现实,注重国情)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削减农业税C.开展强行推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201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精品教练一体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