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十)(限时:20分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k,即磁感应强度B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成反比.如图1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x0,分别通以大小不等、方向相同的电流,已知I1>I2.规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正,在0~x0区间内磁感应强度B随x变化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图1答案A解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左边通电导线在两根导线之间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右边通电导线在两根导线之间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离导线越远磁场越弱,在两根导线中间偏右位置合磁感应强度为零.由于规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故A正确,B、C、D错误.15.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其中n=2,3,4…,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有一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它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A.-B.-C.-D.-答案A解析有一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它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最大,则有E3-E2=,解得λ=-,故A正确,B、C、D错误.16.月球探测器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过程可以简单分成四步,如图2所示第一步将月球探测器发射至月球表面附近的环月圆轨道,第二步在环月轨道的A处进行变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第三步当接近地球表面附近时,又一次变轨,从B点进入绕地圆轨道Ⅲ,第四步再次变轨道后降落至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将月球探测器发射至轨道Ⅰ时所需的发射速度为7.9km/sB.月球探测器从环月轨道Ⅰ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需要加速C.月球探测器从A沿月地转移轨Ⅱ到达B点的过程中其动能一直增加D.月球探测器在第四步变轨时需要加速答案B解析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比地球的要小,故A错误;月球探测器从轨道Ⅰ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是离心运动,所以需要加速,所以B正确;刚开始的时候月球对月球探测器的引力大于地球对月球探测器的引力,所以探测器动能要减小,之后当地球的引力大于月球的引力时,探测器的动能就开始增加,故C错误;月球探测器降落至地面的运动为近心运动,需要减速,故D错误.17.如图3所示,质量为0.5kg的一块橡皮泥自距小车上表面1.25m高处由静止下落,恰好落入质量为2kg、速度为2.5m/s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的小车上,并与小车一起沿水平地面运动,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橡皮泥下落的时间为0.3sB.橡皮泥与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3.5m/sC.橡皮泥落入小车的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整个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7.5J答案D解析橡皮泥下落的时间为:t==s=0.5s,故A错误;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选取小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m1v0=(m1+m2)v,所以共同速度为:v==m/s=2m/s,故B错误;橡皮泥落入小车的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但竖直方向的动量不守恒,故C错误;整个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橡皮泥的重力势能与二者损失的动能,得:ΔE=m2gh+代入数据可得:ΔE=7.5J,故D正确.18.如图4所示,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直导线MN垂直跨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电容器的电容为C,除电阻R外,导轨和导线的电阻均不计.现给导线MN一初速度,使导线MN向右运动,当电路稳定后,MN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时()图4A.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零B.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CBLvD.为保持MN匀速运动,需对其施加的拉力大小为答案C解析当导线MN匀速向右运动时,导线所受的合力为零,说明导线不受安培力,电路中电流为零,故电阻两端没有电压,此时导线MN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为E=BLv,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E=BLv,故A、B错误;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