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船长》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和背景材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2、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3、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高尚思想情感。预习内容一、文学常识 1、普希金(1799-1837),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一身充满忧患,由于歌颂自有和解放,1820 年被沙皇流放到南俄。1824 年又被幽禁在他父母的领地海洛夫村,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1826 年 9 月沙皇“赦免”普希金,将他召回莫斯科,1837年2月,普希金在彼得堡因决斗腹部受重伤去世。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 年)、《自由颂》(1817 年年)、《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 年)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 年)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 12 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 年)、《青铜骑士》(1833 年)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 年);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 年)、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 年> 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 年);普希金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 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集大成者,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惠特曼(1919~1892〕,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编入《草叶集》。惠特曼的创作分三个时期。南北战争前,他的诗歌主要是反对奴隶制和民族压迫,歌颂自由和民主,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描写大自然和人。这时期创作了《自己之歌》《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等诗篇。南北战争期间,他激励人们投入反奴隶制战争,歌颂战争英雄,哀悼被刺的林肯总统。作品有诗集《桴鼓集》。战后,惠特曼的诗歌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讴歌欧洲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