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语文课“活”起来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语文课真正地“活”起来,以期提高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关键词:中学语文 兴趣激发 求新、求变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趣味性都很强的人文学科,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科技、伦理、美学、经济等无不涉猎,可谓包罗万象。但是现今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心理学原理说明:“兴趣是学习和活动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考虑和照顾学生的兴趣,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用有意义的学习和活动去诱导学生”。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注重激发兴趣。既要讲得“广”、讲得“准”,还要讲得“活”。那么,怎样才能讲得“活”呢?一、 精心设计开场白(导语)好的开场白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如有的教师在上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时是这样开场的:“鲁迅先生是爱国的,爱之深才责之切。在旧中国黑暗的岁月里,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来寻找光明。那么,在 1925 年 4 月 29 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黑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灯下漫笔》。”(配以歌曲《我的中国心》旋律)。有的教师在上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时,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本堂课我们不上新课,而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竞选州长》。”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二、使用规范、诙谐的教学语言规范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指普通话。普通话很注意语法规范,而且有语速、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变化。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往往能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中,大量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很适合用普通话有表情的朗读。诙谐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的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寓庄于谐,甚至常常能妙语连珠,迸出智慧的火花。如:文言虚词“诸” “焉”有作兼词的用法,学生不易理解。我就说:“兼词就好比公汽上一个大胖子坐了两个人的座位,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有的同学作文不注意字迹,所写的字东倒西歪、龙飞风舞,我就打趣说:“看到你们的字迹,我就像看到一群醉汉,今后,可不要把它们灌醉哟!”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把上述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教学用语抑扬顿挫、简洁生动、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