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设计思想:动能定理实际上描述了一个质点(或质点组)的功能关系,它不仅贯穿于这一章教材,也广泛应用于高中物理力学、电学部分,因此动能定理是这一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之一。过去对于新概念、新规律的引入过于简单,不是“通过××实验得到了××结论”,就是“通过推导得到××”。这种做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它的最大问题是抹杀了科学的过程。享受科学首先是享受它的过程、享受探索的乐趣。没有了过程,还能有多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呢?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进行理论推导“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又在自己设计并完成的实验中亲身体验“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劳动”收获了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导出动能定理。(第一课时)2.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第一课时)3.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功和动能的变化。(第二课时) 发展目标:领会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合外力所做的功”的含义。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情景比较复杂的力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验、测量计算,探究并体验动能定理的形成过程。2.通过绘制 ΔEk——W 图像,进一步体验用图像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发展目标:通过设计实验、选择器材,体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2.体验用图像方法寻找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心 爱心 专心(一)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导出动能定理。2.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二)教学难点 1.动能定理中“合外力所做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2.通过动能定理让学生对功和能的关系有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