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读呼兰河传后感读呼兰河传后感(一)最终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不长的小说,我整整读了有半年的时间,不是不用功,作品所流露出的孤寂与苦闷情怀,让我很久很久都沉醉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茅盾先生说: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呼兰河传》)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迷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头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旧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旧不能不使你炫惑。《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构思于1937年,完稿于1940年,全书以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上个世纪20年月东北小城第2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呼兰的种种人和事: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令人心碎的小团聚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受;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呼兰河传》的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经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小说的第一章所呈现给读者的一个场景。呼兰县城我是去过的,今日的东二道街宽敞的公路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已经找不回小说里的丁点影子,感叹时间与文明、进步同行的宏大。在现代作家中,萧红不是一位大家,但却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扛鼎之作《呼兰河传》集中体现了萧红对民族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命的思索,以及在精神上承继了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叙事的启蒙主义,也最能体现出她小说创作的风格。在萧红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欢乐的,但也是孤独的,她幼年生活的舞台便是她家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和祖父在第3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大榆树下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百花和蝴蝶带给萧红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这让人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于是,萧红用自己轻快的文笔写下了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到处是故事。这座大花园对于萧红的意义犹如鲁迅对百草园的情感,是其文学创作的精神家园。贯穿小说的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芜的,这就为小说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团聚媳妇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一个生疏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忙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第4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一个团聚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聚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黑暗的年月,妇女们的遭受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每读到此,心中的伤痛油然而生,看着今日妇女们的工作、生活,她们虽有无比的苦恼,但却没有无比的苦痛。一部小说带给人们的应是阅读的快感,愉悦是快感,震撼是快感,思考也是一种快感。《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会带给读者触动和思索,不信,您读读看。读呼兰河传后感(二)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肤浅悠长的,有活泼轻快的,有大发感情的。而萧红写书字字都有情,对家乡的情,对祖父的情,对园子的情。但,我们知道,萧红这一生几乎没有欢乐,一路坎坷曲折,只有童年,给了她对生命的盼望。死,对于她来说不足挂齿,继母的残忍与冷漠她并第5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没有倾诉于纸上。她没有写出自己的苦痛,而是用怜悯的眼光去看别人。整本书字字透露出中国还没有从封建社会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