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教案(7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十二、呼兰河传(节选)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是一部散文体小说。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把它当作散文教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时主要抓住文中的童真童趣、祖父的为人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能够了解萧红的生平及创作的背景,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读懂这部小说;并且透过文本要能够进一步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品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情分析:本文立意新奇,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制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以亲切朴实的语言描写花园景物,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能力目标1.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2.体会“我”眼中的祖父的形象。3.感悟文中所描绘的轻松、欢乐的童年生活。◇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2.珍惜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童年生活,保持一颗纯真的心。 教学重点1.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教学难点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2.通过读小说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挖掘对文本解读的深度。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需搜集有关《呼兰河传》、萧红等相关资料,对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意图、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以此来感叹自己已经失去童年,无法追寻了。每一个人在回想起童年时,总觉得美好,值得怀念。同样,每一位作家,无论他的个性如何,他作品的风格如何,对童年的描写总是高兴的,天真的,充满孩子气的。我们看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少年鲁迅的活泼淘气与天真聪慧;萧红,鲁迅的好友,著名的女作家,在《呼兰河传》中,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她呢?(1.回忆自己的童年和学过的写童年的作品。)2.作者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育了她的抵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真实,以绘出生活原来的色彩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