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第四天请在阅读课文《我心归去》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1.字音贫瘠 (jí) 悲怆 (chuàng) 矫饰(jiǎo) 湖泊 (pō) 静谧 (mì) 奇诡 (guǐ)2.词语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悲怆:悲伤。 迁徙:迁移。 寂灭:沉寂灭绝,也指死亡。 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 3.名句名段①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②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是喜,是悲,它都是自己曾经倾洒血、泪、汗水的地方。故乡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是美好的所在,尽管也有痛苦的历程,但那是真实的生命,是我们自己。)4.美文赏析故园心眼王充闾母亲——故乡,故乡——母亲,童年时期二者原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可是,那时节,母亲的印象弥漫一切,醒时梦里,随处都是母亲的身影,母亲的声音;而故乡,连同乡思、乡情、乡梦一类的概念,却压根儿就没有。直到进了学堂,读书、识字了,也仍是没有觉察到“背井离乡”是怎么样一种滋味。 到了青壮年时期,束装南下,故乡已经远哉遥遥了,从这时开始,潜滋暗长了怀乡的观念。有一首歌叫作《好大一棵树》,故乡就是这样的好大一棵树。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只要一想起它来,它便用铺天盖地的荫凉遮住了你。特别是在黄昏人静时候,常常觉得故乡像一条清流潺潺的小溪,不时地在心田里流淌着;故乡又好似高悬在天边的月亮,抬起头来就可以望着,却没有办法抵达它的身边。 有人说,衰老是推动怀旧的一种动力。通过对于过往事物的淡淡追怀,常常反映出一种对于往昔、对于旧情的回归与认同的心理。虽然这也属于一种向往,一种渴望,但它和青少年时期那种激情洋溢、满怀憧憬的热望是迥然不同的。说起来这也许是令人感到沮丧的事。 老年人对于故乡的那种追怀与想往,往往异常浓烈而又执著,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薄似轻云淡似烟。而且,这种追怀是朦胧的,模糊的。若是有谁较真地盘问一句:“你整天把故乡放在心头,挂在嘴上,那您究竟留恋着、惦记着故乡的什么呀?”答案,十之八九是茫茫然的。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