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_第1页
1/3
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_第2页
2/3
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_第3页
3/3
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因学科、年令因素,平常虽和院里的青年人联系少了些,不过心里还是很关注大家的学习、工作与成长的。会议安排我点评农史学科三篇论文,我想具体的学术意见与建议是针对特定作者的,完全可以私下里直接沟通沟通。欲借此能就我院年轻学术才隽的成长与进展谈一点看法,非为说教,但期赏奇析疑而已。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高端人才绩效逐渐得以显现大批优秀博、硕士讨论生来院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但是从这几年的基金申报、青年老师讲课竞赛和学术年会来看,大家还没有完全走出博士学习阶段,提交的论题大都是既有博士论文的摘编与引申。如何完成由学生向老师的转变,是大家共同面临并且要做好的事情。自高等院校实行学位制度以来,人才培育由学士、硕士而博士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递进关系。大致是循着学习(本科)、讨论(硕士)、创新(博士)的路径,由面及点、由浅入深。某些高端的选题与讨论,并非人人可以理解,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就此而言,博士学位培育的实乃“精专之家”而非“博学之士”。精专是学术自立的重要标志,但专家往往是偏家。若固守一隅而无变通,则意味着“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难免有偏狭之嫌。假如昔时求学与今日执教的学科、专业差异又比较大那么所学与所教的对接与融通的过程就会更为困难一些。或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所以大家目前仍囿于既有之学位论文而不能自拔。由一个高材生到一个好老师,需要完成由约向博的转变。一是要变学问为知识,这主要是针对教学而言的。青年老师的教学工作主要是面对本科生的,本科生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的。随着近年来本科通识类课程比重的逐渐加大,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教育,对于拓宽视野、健全人格、培育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尤显必要。我们不可能把博士论文直接拿去给学生讲,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不一定和你的学位论文一一对应。即便对应由博士到本科的学位落差,也难以完成由教到学的无缝对接。二是要由非农到涉农,这主要是针对科研而言的。大家主要来自于综合院校,对于农、林、水的专(产)业知识知之甚少。我们不可能继续从事纯粹或普遍意义的文学史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讨论,如何立足于农林院校的学科、专业特点,寻找涉农学术的结合与生长点,是一件颇费心智与精力的事情。搞的好则水乳交融,可尽显学科交叉之优,否则将方枘圆凿,龃龉而难入。三是要由个体变群体,这主要是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在人文学院青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