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5000 字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讨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 月 3 日至 5 月 8 日我们环旅学院 09 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实行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 312 公路 和 宁 ( 南 京 ) 西 ( 安 ) 铁 路 纵 贯 县 境 东 西 , 土 地 面 积1941km2,辖 9 镇 7 乡,总人口 42 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 164 万亩,连片草场 40 万亩,森林覆盖率 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 56 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 14 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 25 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别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 60 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