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XX 大楼附楼位于 XX 院内,西临桃花河,北边和西南边紧靠院内池塘,东边第 15 轴线距主楼第一轴线仅 5m,南边紧临院食堂(二层砖混结构),基坑东西长 20 m,南北长 15 m,基坑开挖深度6.9m。主楼采纳 500mm 夯扩桩,附楼采纳 400mm 夯扩桩。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根据 XX 院提供的岩石勘察报告,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第①层为杂填土,厚度为 0.5-1.50m;第②层为中压缩性粉质粘土,层顶埋深 0.5-1.50m,层厚为 1.0-2.60m;第③层为细砂,层顶埋深 1.8-3.10m,层厚 0.9-2.0m;第④层为淤泥质粘土,层顶埋深 3.5-4.5m,层厚 3.0-4.8m,第⑤层为中砂,层顶埋深 7.4-9.0m,层厚 4.7-6.4m;第⑥层为强风化泥质粉沙岩,层顶埋深 13.7-14.0m,层厚 0.4-0.6m;第⑦层为中风化层。场区内见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初见水埋深 1.0m-3.5m 不等,受地表水、生活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中砂层中,随深度加深渗透条件好,水量渐大,与赣江有水力联系,二者混合水位埋深 2.30-2.40m。三、施工难点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较深,且基坑底板位于淤泥层之中,加上基坑受周边池塘、河流及周围已建建筑物影响,东面及北面开挖面有限,因而不能采纳自然放坡施工,加上地下水位较高,因而降水是本工程难点之一;基坑东边与主楼十分近,防止主楼夯扩桩滑移与抗折断是基坑支护的重点。四、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实行以下措施进行基坑支护及降水措施。(一 )降低边坡荷载将基坑开挖边坡东边、西、北边 5m 范围土方开挖至主楼基础梁梁面即标高-1.6m 处,考虑到边坡明水及雨水的外排,固在边坡四周人工开挖一条 30×30cm 的排水沟,具体布置见附图 2,余土外运至主楼东南侧,以减少边坡荷载。(二)基坑边坡支护及基坑降水1、基坑南侧:根据业主南侧现有食堂为拟拆建筑物,可暂不考虑安全稳定的指示,从现场实际开挖面及力保现有食堂的出发点考虑,基坑南边实行自然放坡开挖,坡度为 1:2(详 1-1 剖)。2、基坑西侧:实行自然放坡开挖(坡度 1:1)与直径 600mm 单管旋喷桩做截水帏幕相结合,旋喷桩置于边坡坡顶外侧(详 2-2 剖),西边临地下室①~④/B~F 轴区域基础待地下室施工完毕再行施工。3、基坑北侧:基坑北边受开挖面及场地限制,实行自然放坡开挖(坡度为 1:0.6-0.8)结合木桩支护(木桩在旋喷桩内侧 2-2.5m 左右,木桩根部打入基坑底部 3-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