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一地理 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重点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难点.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简单计算教法及教具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 生 主 体活动 考点梳理考点 1 知道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考点 2 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24 小时,叫做 1 个太阳日地方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时区和区时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否则用减。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考点 3 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昼夜的形成探究问题: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的区别?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线和昏线有何不同?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 地方时的产生 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下面我们来换算一下:地理经度(度、分、秒)地方时(时、分、秒)15° 1 小时15′ 1 分钟15″ 1 秒钟时区和区时区时的计算法则: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 15 度(两极点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1)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大减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2)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否则用减。3.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变化日界线并不完全在 180 度经线上,越过日界线向东日期要减一天,向西日期要加一天。自学检测1.图中四地自转速度的正确排列是( ) A.线速度:A>B>C B.角速度:B>D>FC .角速度:A=B=E D.线速度:F>D>B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图中地点是( )A.A 和 B 点 B.C 和 D 点C.E 和 F 点 D.A、B、C、D、E 和 F 点3.在 A 点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 )A.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24 小时C.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比 A 点大 D.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比 A 点大4、已知 20°W 为 8:00,求 20°E 的地方时。 5、已知 165°E 为 18:00,求 165°W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