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一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孔子及其作品。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现象。二、预习指导:3.解题:将:伐:4. 背景介绍: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5.成语积累: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辨析:分崩离析和“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不同在于:分崩离析偏重于“分裂”;强调人心涣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溃”;强调彻底垮台。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三、教学过程:无乃尔是过与( ) 是社稷之臣也( ) 是谁之过与( )1. 简介孔子: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2.了解论语:《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五经:《诗》《书》 《礼》 《易》《春秋》(《乐》)1.朗读课文2.掌握下列字音:颛臾( )( ) 冉( )有 虎兕( )出于柙( ) 3.翻译下列实词: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固而近于费( ) 相夫子(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一词多义:是:1四、整体把握课文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熟读课文,要求背诵。五.课后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翻译: 2.无乃尔是过与? 翻译: 3.何以伐为? 翻译: 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力,不能者止。”翻译: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 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 7.今由与求也,相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