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2014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 3 章 基因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教学目标】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C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B3.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B 4.DNA 分子的复制 B【教学重点】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C2.DNA 分子的复制 B【教学难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C【教 具】【教学过程】 知识网络:知 识梳理:理论上,DNA 必须具备遗传物质的 4 个特点:①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双螺旋结构② 能自我复制,维持上下代的连续性 ← 传递遗传信息③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 ← 表达遗传信息④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一、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时间、人物:1928 年 格里菲思 ,1944 年 艾弗里 (2)实验材料: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 (S 型菌是野生型,而 R 型菌是 S 型菌的突变型)菌落菌体毒性S 型细菌菌落光滑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 (使小鼠患败血症或使人患肺炎)R 型细菌菌落粗糙无多糖类荚膜无毒性【二次备课】(3)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过程、结果:① _R__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不死亡 。 ② _S_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死亡 。 ③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不死亡 。 ④ 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死亡 。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有“转化因子”,它可以把无毒性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 遗传 的。(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过程、结果:R 型细菌+S 型细菌的 DNA 混合培养后培养基中: 只有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 R 型细菌+S 型细菌的蛋白质混合培养后培养基中: 只有 R 型细菌 R 型细菌+S 型细菌的 DNA + DNA 酶混合培养后培养基中: 只有 R 型细菌 (即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_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 R 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 结论:转化因子是 DNA , DNA 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 提醒:④ 荚膜的形成受遗传物质(基因)控制。荚膜有保护功能:A.荚膜富含水,可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大部分细菌的荚膜由多糖组成;B.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