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学习要求: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贰、若、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微、”等词语)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难点: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第三课时课堂练习一、活用字注释⑴ 晋军函陵 ( ) 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 ⑶ 邻之厚,君之薄也 ( ) ⑷ 越国以鄙远 ( ) ( )⑸ 朝济而夕设版焉 ( ) ( )⑹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 ) ( )⑺ 与郑人盟( ) ⑻ 因人之力而敝之( ) ⑼ 共其乏困( ) ⑽ 阙秦以利晋( ) ⑾ 且贰于楚也( ) ⑿ 夜缒而出( ) ⒀ 烛之武退秦师( ) ⒁ 肆其西封 ( ) ⒂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二、指明特殊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 辞曰:“臣之壮也 5.是寡人之过也 6. 敢以烦执事 7.邻之厚,君之薄也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9.夫晋,何厌之有? 10 .阙秦以利晋 11.以乱易整,不武 12.若亡郑有益于君 三、重要实词理解1、贰 ①“二”的大写。 1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 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2、鄙 ① 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② 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 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 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③ 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 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