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工具,结合对函数性质的研究,给出问题的解答;2.通过实例,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常见函数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了解函数模型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地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指、对数函数等常见函数的应用.教学难点: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 100 万,如果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为 1.2﹪,问:(1)写出该城市人口数 y(万人)与经历的年数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计算 10 年后该城市的人口数;(3)计算大约多少年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 120 万?(4)如果 20 年后该城市人口数不超过 120 万,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控制在多少?二、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并完成下列各题:1.等腰三角形顶角 y(单位:度)与底角 x 的函数关系为 . 2.某种茶杯,每个 0.5 元,把买茶杯的钱数 y(元)表示为茶杯个数 x(个)的函数 ,其定义域为 . 1三、数学应用例 1 某计算机集团公司生产某种型号计算机的固定成本为 200 万元,生产每台计算机的可变成本为 3000 元,每台计算机的售价为 5000 元,分别写出总成本 C(万元)、单位成本 P(万元)、销售收入 R(元)以及利润 L(万元)关于总产量 x 台的函数关系式.例 2 大气温度 y(℃)随着离开地面的高度 x(km)增大而降低,到上空 11 km 为止,大约每上升1 km,气温降低 6℃,而在更高的上空气温却几乎没变(设地面温度为 22℃).求:(1)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2)x=3.5 km 以及 x=12km 处的气温. 变式:在例 2 的条件下,某人在爬一座山的过程中,分别测得山脚和山顶的温度为 26℃和14.6℃,试求山的高度.四、建构数学利用数学某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审题: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概括出数学实质,尝试将抽象问题函数化;2.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即根据所学知识建立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3.用数学的方法对得到的数学模型予以解答,求出结果;4.将数学问题的解代入实际问题进行检验,舍去不合题意的解,并作答.五、巩固练习1.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时的全部支出称为生产成本,可表示为商品数量的函数,现知道一企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