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参考资料秋声赋》北宋欧阳修所作。极写秋夜肃杀气氛,借以抒发人事忧劳的悲凉感触。有“淅沥以肃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浪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的形象生动的比喻。(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 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官至参知政事,太子少师。卒,谥文忠。欧阳修嗜古好学博通经史,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书法亦著称于世。《自书诗文手稿》通篇笔势险劲,健挺有力,于敦厚中见凌厉,炼达中见灵动,于灵动中透出质重之气。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 实刚劲。”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代名儒的深厚学养。許多名篇,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已千古傳揚。《秋聲賦》【題解】本文寫於作者五十三歲。作者晚年雖然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生鬱悶心情。就是在這種情緒驅動下,寫出了這篇以悲秋為主題的賦體散文。文章由秋聲起興,從萬物的凋零,聯想到人生易老,抒發了世事艱難,人生猶勞的無限感慨。(全文翻译) 夜里,欧阳子正在读 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不禁悚然而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潇潇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在物体上,鏦鏦铮铮,犹如金属相击。再听,又似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 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空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我恍然叹道 :“哦,原采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感伤,它怎么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的:它的色调凄清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