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九、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融今一副联中国特色的语文,离不开五千年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对联”!对联是汉语文化的结晶,是汉语表达的精粹。它整齐对称,是我们祖先在观察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客观之美,同时又是汉语表达在长期的历史过程 中形成的艺术之美。它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它深深地扎根在华夏大地,又高高地俯瞰着绵延无尽的中华文明。古今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文 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无不对这种最富华夏民族审美个性和审美趣味的精粹艺术形式情有独钟。青年毛泽东面对湘江,高声吟诵“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联句抒情,击水发志,何等豪迈!青年周恩来,自书联语“与有肝胆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表达了高尚的人生志趣和非凡的人生境界。朱德总司令临易水,思叶挺,写下了“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的刚健之句,风格沉郁,铿锵有力。江泽民总书记视我省宝鸡市时,题联曰“开 发古陈仓,建设新宝鸡”,表达了殷殷之情、拳拳之意。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读私塾时,寿敬吾老先生出一 上联“独角兽”,让小学生们对句,众生对曰“六耳猴”“三角蟾”等,先生摇摇头,皆不中意。这时候,少年鲁迅对曰“比目鱼”,老先生啧啧称赞,连连点头。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面伟大旗帜郭沫若先生小的时候对私塾教育很反感,一日,先生出游,告诫众生,要求大家认真做功课。私塾先生刚刚出去,少年郭沫若便带领小伙 伴们到邻居家偷摘桃子吃。先生回来后,邻居便向先生告了状。先生知道是聪明的郭沫若领头干的,但是并不想惩罚他,就故意对大家说:“我今天出一上联,若是有人能对得出,就免去戒尺。”接着便摇头晃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究竟是谁?”少年郭沫若不假思索,上前一步,对道:“他年攀桂步 蟾宫,必定有我!”私塾先生手捋(luō)胡须,不停地点头微笑:“好哇,对得好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书联明志,表达了富于自我特色的教育思想,联语云:“以天地为教室 ,奉宇宙做宗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么简洁明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经写 下一联自勉,联 语云:“板凳不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其治学严谨之精神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很多俗谚、俚语、格言、警句,都是对联或者对句,大家请看:言必信==行必果 谦受益==满招损 吃一堑==长一智 丹凤眼==柳叶眉刀子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