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我们的蜗牛朋友》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提问和表达,乐于与同伴沟通分享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欢乐。 4.探究、发现生活中蜗牛的特征。 5.主动参加实验探究。 活动准备: 观察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引发问题,激发孩子认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老师:我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背壳有什么作用?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鼻子在哪里?蜗牛有牙齿吗?它怎么吃饭的? 幼儿:蜗牛有脚吗?假如没有脚,那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提出来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把蜗牛拟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体功能进行比较,想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而且这些问题还真的难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得到答案。纲要也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何不把问题又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呢) 老师:老师对小朋友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那我们以后天天早上都去观察蜗牛,看看蜗牛五官到底在哪儿?再认真观察蜗牛的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观察完后我们要一起分享看哪个小朋友的发现最多。 二、幼儿观察活动。老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意观察和简单记录。 老师:孩子,你看到蜗牛的头了吗?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吗? 幼儿:老师,我只看到一个背壳,没有看到蜗牛的头。 老师:那再等等看,可能蜗牛一会儿就会伸出头来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把头伸出来的时候头上还有两个小黑点。 老师:真的有,看认真了,长在头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吧。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的印子。 老师:真的,观察得真认真,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它的蜗牛爬过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条白色的印子呢? 幼儿:好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真的把我们的菜叶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见它们是怎么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见它在那儿趴着,喝完牛奶后我再看的时候就看见菜叶上有一个洞了。 幼儿:老师,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蜗牛的时候,它就把头缩进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师:那赶快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以后和小朋友沟通,看他们是否有一样的发现。 (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孩子们的观察非常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