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方式及典型案例分析与人沟通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沟通”是什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的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学问。 在当今时代,老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加。但是,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真的很不容易。而老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要知道,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谈话,共同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我认为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是沟通的基础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养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老师假如不尽心讨论学生的个别特点,假如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因而也不可能有所进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 “了解”是沟通的基础-案例 1: 有这样一个案例。李某,男,初一年级的学生,李某在校期间,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习惯,像拿同学的东西开口说脏话,常常和同学打架,老师批判、教育他,但效果并不好。学校家长会是由他的奶奶参加,班主任就觉得这学生再这样下去没有办法管了,就对他奶奶说:李某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又差,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你们做家长的要好好管管,你儿子怎么不来,这样下去还不如让李某休学。老师在不了解李某家庭情况下这样下结论,导致家长对老师很反感并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后来李某因为一点小事把同学的头打破了,班主任请李某奶奶来校处理问题,李某奶奶根本就不配合学老师的工作。偶然一次班主任老师在与班上其他孩子聊天时得知李某的家庭情况原来在他 5 岁那年,一次车祸夺走了他母亲的生命,父亲在他 6 岁时又组织了一个新家庭,后母比较厉害,父亲的心事放在了新的家庭里,对李某的关怀自然也就少了,李某平常又是奶奶带,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加上奶奶的溺爱,所以,李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老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改变了原来的交谈方式,主动打电话对李某的奶奶表示歉意,表示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对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