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暑期赴清华大学学习研讨心得本月 11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清华大学教育讨论院举办的 混合教学能力提升研讨班 。 本次培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张校长亲自带队前往学习。培训任务明确、组织得力,培训内容切合当前信息化竞赛和教学需要,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通过本次学习,倾听了多位专家学者对信息化混合教学能力多角度的透彻解析,倾听了同行优秀老师们的设计分享,同时还有专家和老师们之间思维碰撞与沟通,使我对信息化混合教学能力以及今后的混合教学实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思考。 现将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正式开班前的线上培训使我对混合教学的理念,设计方案及优慕课平台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开班仪式上韩院长简短的发言,抛砖引玉,使我体会到在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混合教学的应运而生是必定趋势。 朱博士对混合教学从理论到案例的深化讲解,使我意识到混合性教学不是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而本质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形式多样,拓展综合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从被动学到同意主动学,从低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转产,增加每个学生的参加度,把学生从沉睡的课堂中唤醒。还有朱博士关于用视频再造教育的理念我很认同,打破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碎片化,通过 十二精 原则打造精品微视频,再通过小结,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马主任以自己教授的《神经康复学》为例全面而系统讲解混合教学的全过程,诙谐幽默,非常精彩。马主任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和享受欢乐教学的过程让我由衷的钦佩,也备受鼓舞,我也要将这些运用到我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三学为导向,设计自己的混合教学课程,多与学生沟通,使用个性化教学,实现欢乐学习,伙伴学习。 赵博士讲的思维导图,我觉得特别有用,我认为是一个特别好用发布学习任务和进行课上小结的工具,我一定要将它很好的应用的我的解剖课教学中,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洪教授关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讲解旁征博引、深化浅出的讲解了 创新 的真谛,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思维和知识面。 张老师和安老师等分享了很多优秀的混合教学案例,我感触很深,要想真正做好混合课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需要很好的分析课程,大纲,教材和学情,从导学案,到每一个栏目,都要很好的考量,而且面对我们的学生,要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教学感,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