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高》教学设计 淇滨区福源小学 张林华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退位、进位)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被减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0.3+0.4= 0.2+0.6= 1.4+1.5= 0.33+1.2= 0.9- 0.7= 5.8-2.6=2.列竖式计算。4.89-2.64= 3.61+1.37=回答: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 )对齐,从( )算起。最后记住把小数点写上。二、新课(一)发现信息,提出问题1.这是以前我们学习的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课题)2.我们把长颈鹿一家请到了我们的课堂比一比身高,看屏幕。老师出示情境图。3.师:认真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4.谁能看图一次性把信息说完?5.师:你的回答真完整!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用一步算式解决的数学问题)6.生提出问题:(预设)A 鹿妈妈身高是多少米? 列式:2.4+1.7=B 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2.4-0.8=C 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列式:6-2.4=7.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数学问题。(出示)(二)解决“鹿妈妈身高是多少米?”1. 师:我们先来看“鹿妈妈高多少米?”这个问题,你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会计算 2.4+1.7= 吗?生:会。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用竖式来计算,还有其他方法吗? 3.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 13 页,看第一个绿泡泡,讨论一下书中出现的三种计算方法。2.谁看懂了,可以和同桌说一说每一种计算方法的道理。3.全班沟通。谁来说一说书中出现的第一种方法。师:这种方法是根据数的组成,以 0.1 为计数单位,2.4 就是 24 个 0.1,1.7 是 17 个 0.1,24 个 0.1 加 17 个 0.1 是 41 个0.1,就是 4.1,这样把小数进位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出示)4.第二种方法是什么?师:仍然以 0.1 为单位,借助于小数面积模型,直观地表示 2.4+1.7 的计算过程。(演示)5.第三种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用竖式计算。谁来说一说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演示)(板书)先算哪一位?十分位 4 加 7 满十怎么办?最后记住写什么?(点上小数点)小数点点到哪儿?十分位上的 4 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