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类词缀的特点现代汉语类词缀问题 提要: 关键词: 一、 类词缀讨论的意义 类词缀的存在是汉语构词的一大特点,类词缀的讨论是汉语构词讨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汉语本身缺乏形态变化,构词形态的讨论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前人的讨论既少又略;目前,有不少讨论者对类词缀有了重视,但是缺少权威之作,对于什么是类词缀,它有哪些特征、范围究竟有多大,各家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语法化理论认为:词缀是已经高度语法化了的构词成分,而类词缀则是正在语法化过程中的构词成分。现代汉语的构词语素有哪些是高度语法化了,哪些是正在语法化过程中,还需重新梳理。在应用上,类词缀的讨论,可以使我们自觉地运用造词规律制造新词;可以深化地了解词义,以便准确使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人—机”对话中机器对词语形式标记的识别问题。 二、类词缀讨论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类词缀这一概念是在现代汉语词缀讨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出、并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认可的,是众多讨论者不懈发掘汉语自身特点的结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对类词缀的讨论处于初始阶段。给予重视的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早在 1942 年,吕叔湘在《中国文化要略》中就提到“有一些常用组成组合式复词的成分(近似词尾)”“应该随时留意”。这是现代汉语类词缀讨论的开端。”但这并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此后近二十年,谈及类词缀的很少。1962,吕叔湘《说“自由”和“粘着”》(中国语文,1962 第 3 期),再次提到“有点像词尾的成分”,举出了“人、家、界、负、度、量”等例子。这一次语言学界也没什么反应。直到 1978 年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问世,类词缀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吕先生在文中明确提出了“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概念,指出“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并推断,“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吕叔湘的论述对类词缀的讨论具有开创性、指导性的作用。这期间,丁声树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商务)也提到“自、相、反”很像词头,但没展开论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类词缀的讨论进入了一个进展阶段。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提出词缀有“典型词缀”和“稍有实义但正在虚化的词缀”,任学良在《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把虚化程度还不够高的构词成分称为“准词头”,郭良夫在《现代汉语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