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如何对待淘气学生摘要:在我们体育课堂中常常会遇到淘气和违纪的学生。我们体育老师常常会十分恼火,因为这些淘气和违纪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组织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淘气学生,正确分析淘气现象,善待淘气学生,对于我们体育老师落实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个性化教学以及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等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关键词:淘气 因素 纪律 引导 前言:在体育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淘气捣蛋的现象,老师因此要中断教学抽出时间来管教学生,强调组织纪律,于是便破坏了整堂课的连贯性,影响了教育计划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效果。那要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如何正确分析淘气现象,妥善处理学生淘气问题,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和对待。。一、教学中对学生淘气现象认识误区及原因 “淘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顽皮。②不驯顺;③狡猾不易应付。④指耍小聪慧,做事不老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把“淘气”外延扩大。上课时东张西望的学生,窃窃私语的学生,玩跑到上的小石子的学生,队列练习时动作不到位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些不服从老师的学生视为淘气生,从而将淘气学生的范围扩大化,使老师的许多精力放在维持学生纪律上,影响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客观因素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进行,学生很容易受场地和外界坏境的影响;还有一个就是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确定了小学生注意力无法持久,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于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仔细听讲,玩笑东西等等情况也就出现了,就连那些学习优异的学生,有时也难免犯一些这样的小毛病。2. 老师因素不喜爱该位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教法存有逆反心理。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十分强调组织纪律,我们将教材比作“图纸”,把课堂当成了“车间”,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如传统教学过于注重队列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队列练习的时间常常延长,原因是队列练习要求学生静、齐、快,动作一致,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等,学生中总有少数人不能达到要求,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3. 社会因素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师道尊严”的传统根深蒂固。学生是接受教导的人,处于未知和知之较少的地位,学生必须接受老师的教导,学生必须服从老师,老师的地位是神圣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