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应坑学校应界坑校区陈光服在平常的训练教学中,我经常感到事情许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慧的老师》这本书后,我发觉我应当转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各位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慧的老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训练者吧!王晓春老师对聪慧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慧人其实就是擅长思索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老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索了,我结合自己的训练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一、训练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关心和沟通。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当严,哪里应当宽,哪里必需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训练者,最关注的应当是同学本身的进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怀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训练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训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同学,而是关心同学学会自己管住自己。最牢靠的方法不是使同学立即让我满足,而是让同学自己的确有所成长。训练必需深化孩子的灵魂。我们每天叨念“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经常以《学校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同学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举例:我班中的一些淘气生就是这样,在我面前表现还是不错的,可一离开我的视线,就不自觉了,这可能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就是我平常太严所造成的吧)。那么,我们是不是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更多地去做一名温情的训练者,还是做一名严峻的管理者呢?二、做一个聪慧的“严师”,理智地施展“师爱”。看了这本书后,当我遇到违纪同学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常,同学犯了一些错误,我肯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判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示自己要变得“聪慧些”,于是我实行让同学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熟悉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训练。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同学,我就实行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训练。“爱与责任”是当代老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同学“爱成”好同学,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领是把自己对同学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同学的“管、卡、压”。王老师指出,现在训练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似乎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三、平安与德育,孰轻孰重。书中,王老师在分析管理与训练的关系时谈到了平安问题。他说,第5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平安当然重要,但平安假如压倒了训练,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当是为了同学的进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便利。时下,平安问题好像成了一所学校的核心问题,大部分学校一些做法:在校内内不准丝毫地跑跳打闹,不准投掷轻物,有时也会对部分同学狠狠的训斥一番,说不定还会移交给班主任处理,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平安问题也成了捆绑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减弱德育训练职能、束缚同学身心进展的一块绊脚石。德育工作的开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