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八章—元代散曲

第八章—元代散曲_第1页
1/5
第八章—元代散曲_第2页
2/5
第八章—元代散曲_第3页
3/5
元代散曲 杂剧——戏剧形式元曲小令(散曲基本单位)——基本形式散曲套曲(散套)(套数)(诗歌形式)带过曲(小令的变种)胡适说元曲是一场文学的革命。元曲写爱情以热烈,奔放为美,元曲不仅写爱情,还写情外的“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词样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里曾对由乐曲的变化,导致词的衰落、"曲"的繁兴有过精辟的表述:"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徐渭的这一看法大致是符合实际的。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它们一为短小精练一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散曲与词相比的特点:1、采纳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2. 用了特有的"衬字"方式 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通押,更活泼流畅。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以此为长。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课外了解: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京),作家队伍中有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有著名的杂剧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还有教坊艺人,如珠帘秀等。由于作家的社会地位高下不同,思想感情各异,艺术素养差别也很大,使前期散曲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而散曲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逐步走向成熟。最有成就的还是那些兼作杂剧的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他们的作品既有民间文艺的通俗平易、质朴自然的意趣,又经过锤炼开拓,提高了散曲的境界,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他们对于散曲成长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诗歌体裁,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八章—元代散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