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大气污染的概念、标准等有关知识。2.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3.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4.认识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了解大气污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2.尝试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3.用论文或者是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周围环境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2.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大气污染状况,养成环境危机意识,形成正确的国情观,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3.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的讲解,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观念。4.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和防治措施[教学难点]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控制大气污染源的相关措施、学生环保行为的培养。[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讲授过程]【课前准备】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酸雨资料收集组、光化学烟雾资料收集组、臭氧层遭破坏资料收集组、温室效应资料收集组,分别对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防治等课题收集资料。【多媒体播放】多媒体播放大气污染图片【新课导入】上幼儿园的儿子把自己还得画儿送给爸爸,画上天空灰蒙蒙的。爸爸很诧异:“儿子,天空为什么是灰色的?天空应该是蓝色的!”1孩子天真地回答:“天空就是灰色的,我亲眼看见的,不信,爸爸明天抬头看看。”天空为什么是灰色的呢?【板书】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大气污染概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64 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成分有哪些?大气污染的成因有哪些?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足够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