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第一卷 选择题(共 60 分)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绿洲是荒漠中的明珠,读甲、乙两图,回答 1-3 题。1.乙图 a、b、c、d 各点中,表示甲图中阴影部分和●分布的正确位置的是 ( ) A.a B.b C.c D.d1. C 甲图是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的分布,乙图是山麓冲积扇,其中 a、b、c、d 四点,既近河流,地势又较平坦的地方是 C 点。2.下列山地中,乙图所示地形发育较好的是 ( ) A.太行山麓 B.武夷山麓 C.祁连山麓 D.横断山麓2.A 要有乙图所示的地形,必须是山地与平原或盆地的交接带、河流出山口处,A 最符合题意。3.甲图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林业3.B 甲图是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降水少,故畜牧业是其主要农业生产类型。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 4-6 题。4.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的规律是:甲乙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5.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呈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① 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4.B 5.B 6.D 该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从东往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由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产草量减少,草场载畜量则东多西少;西北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垦荒等。其治理措施:实行划区管理,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建设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7.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右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A.A→B→C B.B→C→AC.B→A→C D.C→A→B7.D 由图中沙丘坡度的大小可以推知,治沙时间越长,坡度越缓,说明树木有防风固沙的功能。 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8-10 题: 8.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商都县的( )① 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② 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③ 人口数量、耕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