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春意盎然,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季节里,Z 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于 4 月 18 日至 20 日在沂南进行。此次活动实行“同课异构,同场沟通”的形式,共分四个课题,部分县区联小的老师与省市讲课竞赛获奖者同上一节课,同场沟通,共同提高,这种活动在全市小学数学进展史上尚属首次。在历时两整天的活动中,活动安排节奏紧凑,时间充实,效果高效,像春风一样注入了与会者的心田,让人徜徉,给人鼓舞,以下谈几点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 感受一:同课异构之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位讲课老师展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感觉主要做到了“四化”: 一、创设情景生活化。 课始,都能利用“美丽的鸟岛”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主动地收集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去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们创设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爱好的情境,为探究新知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探究过程自主化。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及时引导:“这些方案可行吗?怎样列算式呢?假如让你口算你会怎么做?……”正是老师们一句句亲切的话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加,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成美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完第一种方案之后,后两种方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宽广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重视算法多样化。 在探究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舞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沟通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其他算法吗?”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沟通中,使每个学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沟通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解决问题比较化。 这一理念在孙成美老师的课中体现非常到位,主要表现在四处,第一处是在引导学生找出 23+31 的两种口算方法之后,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第二处是引导找出 32+39 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 23+31 的两种口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和需注重的事项。第三处学生自主解决完方案二和三之后,把三种方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