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 19 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2)掌握十月革命酝酿、发生的过程和重大事件(3)掌握和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本课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预习要求】要求同学们课前精读教材,在课本上做批注“点圈划”, 并标明不懂的问题,花 10 分钟自主完成学案填空部分,落实基础知识。Ⅰ。教材助读:一、历史背景1客观原因⑴ 发展落后: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沙皇政府进行改革,推进 ,经济上存在大量 残余,阻碍社会进步。俄国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 制度。20 世纪初的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 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⑵ 直接原因:参加 ,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2主观原因 俄国无产阶级有较强的革命性以及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二、过程1二月革命⑴ 爆发:1917 年 3 月 8 日,_ __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⑵ 结果:推翻 ,形成两个政权 和 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⑴ 背景: 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 。⑵ 内容:俄国的形势需要 夺取政权,实现__ _____,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实行__ ____,退出战争。⑶ 意义:成为 ,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3 十月革命⑴ 背景:1917 年 7 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即七月流血事件,打破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平夺取政权的设想。)⑵ 方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 __的方针,掌握了更多地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权。⑶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 6 日,在 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 。三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 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 ,并组成新政府 。2 通过了《 》和《 》。3 到 年春,苏维埃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苏维埃意即“_ ___”,_ __权力统一,代表由_ ___选出。_ ___是最高权力机构,选举 政府,_ _____拥有立法权。4 1918 年,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 年,苏联成立。四 历史意义 ⑴ 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 __ 革命。⑵ 对俄国:使落后的俄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