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500 字【16 篇】 篇一:读《论语》有感 作者:何欣 从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时只是背诵,现在再来看这一小段话蕴含着许多道理。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假如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假如没有,就要加以防备。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上学时,每天都会接受新的知识。不会复习的我每次都在考试中失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除了学会温习之前的知识,还要知道怎么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现在学习知识都是自满的,自认为良好,事实上,并没有学到许多知识学知识要做到虚心求教,在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全方位汲取营养。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当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应当做的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先知道孝敬父母培育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学习在第二位。 讲到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他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篇二:读《论语》有怀 作者:赵雅欣 仲尼停息在两千年前的风波里,他的思想却成了长明灯。一灯既明,便是希望。万人垒土,即成河山。 题记 记录过往的书第存留至今的有许多,而让人如品尝般的细细品尝的佳作却很少。我有幸在距春秋战国数千年的今日,打开了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诲。穿越千年与孔圣人来了场跨世纪谈话。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下高远的志向在这六艺讷以仁德之心去实现。初读只知字面意,再品已是字中人。孔子的道似是天道似是人道,不过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人道,而天道因才疏学浅无法触及。而这其中所蕴念的人道则是教会我们为处人处世之道;以仁德之心待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立足于世间要以君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