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xx,生于 1975 年, 1994 年参加工作,XX 以来分管学校教研工作,在学校正确的领导和他的引领、实践下,熨斗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提升课改实效,积极探究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之路。在实验工作推动过程中,他有许多看似平凡实却先进的事迹: 一、率先垂范,积极组织开展全校全员课改通识培训。 他认为:新课程改革实验能否在贫困山区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领导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对课改的认识是否到位。根据县局的规划,石泉县中小学基础教育课改革老师通识性培训于 XX 年暑期进行。他带头参加了培训。返校后,熨斗中学启动了课程改革全员性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务处组织成立了“熨斗中学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他名列其中并负责课改适时安排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他自己也率先垂范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怎么教》等课程改革书籍。他说: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角色,要从发号施令型变为讨论指挥型。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课改领导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承担着学习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老教材对比讨论、培训方式讨论等具体任务。扎实的工作使熨斗中学在石泉县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中以高质量完成。 二、观摩体验,老师深刻感悟新课程理念和实际操作办法。 xx 同志认为,加强师资培训,必须建立新型的老师培训模式。在老师培训上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分析课程改革推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他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将培训重心下移,探究培训的新路子。一是转移培训阵地,将学校作为老师培训的主阵地,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二是转变培训观念,培训者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展;三是转变培训模式,由单一培训向参加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培训形式转变。在新课程实施初期,针对老师感悟不深,理论与实践脱钩等问题,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通过观摩资源中的“教学案例(示范课) ”、集中学习资源中的“新课程专题”和“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让广阔老师体验新课程。“请进来”是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学;“走出去”是指组织老师外出培训考察,拓展老师视野。几年来,我校先后到西安、旬阳和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