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成本管理之“价格分析技术”成本管理的对象是“成本 Cost”,那么什么是成本?最全面的描述应该是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拥有成本,即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包括从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总成本。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成本管理的方法,我们将成本管理分成以下两个部分逐一递进地进行剖析讨论,它们是:价格分析、成本分析与建模。一、价格分析价格分析是成本管理的“浅层”分析阶段。它不需要建立成本模型,不需要进行价格审核,价格分析以其简便高效的特点而为采购人员所广泛使用。大多数情况下,价格分析往往无法让我们确定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理,因此,如需进一步进行价格合理性分析,就需要结合成本分析的方法一同使用。价格分析主要采纳的方法是“比价”,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方法:1.历史价格比对我们通常所说的“降价”,都是基于历史价格比对而言的。通过案例《我该怎么完成降价指标?》,我们认识到,价格比对的前提是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基准,企业通常设定的价格基准即我们常说的“标准价格”。为了避开案例中所出现的“标准价格高高定”的情况,我们可以依据历史成交订单的采购价格和采购数量,采纳“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来计算标准价格。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好处是,综合考虑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价格,而不是采纳一个时间节点上的价格作为标准价。虽然如此,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点,即现存的历史价格并不一定就是有效的价格,因此,在设定标准价格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历史价格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是否公平合理?市场环境、技术条件等是否已经发生改变?过往是否只与一家合格的供应商在合作?历史价格是否是基于一定的采购数量、采购质量确定的?历史价格是否包含模具摊销、工程费用以及样品费用等(避开出现案例中的“暗度陈仓”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在采购价格的管理上是混乱且缺乏有效记录的。在 ERP 系统里所记录的采购单价只是一个死的数据,它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记录在了报价单上、有的体现在合同里、有的可能仅仅存在于某个采购员的工作笔记或者大脑里,这些没有被有效记录的历史数据,会随着文档的销毁、采购员的离职等消逝殆尽,对企业的采购价格管理起不到任何的帮助。因此,从采购历史价格的数据管理上,往往就能体现出一家企业采购管理的系统化水平。2.招标招标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竞价方式,因其流程透明、程序标准,被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