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无延性转变温度 延性是一种物理特性。其所指的是,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坏之前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材料的延展性有关。举例来说,金、铜、铝等皆属于有较高延性的材料。脆性破坏 britt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破坏类型。延性破坏 ducti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的破坏类型。 在冲击和振动荷载作用下,要求结构的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即要求结构或构件有较好的延性。例如,钢结构材料延性好,可抵抗强烈地震而不倒塌;而砖石结构变形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下容易出现脆性破坏而倒塌。为此,砖石砌体结构房屋需按抗震法律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抗震圈梁,约束砌体的变形,以增加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双重性,假如设计合理,能消除或减少混凝土脆性性质的危害,充分发挥钢筋塑性性能,实现延性结构。为此,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根据延性结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以达到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小震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中震时,结构可能损坏,但经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大震时,结构可能有些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冷脆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大多数钢材的强度有所增加,而韧性下降。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呈现的脆性称为冷脆性。材料由延性破坏转变到脆性破坏的上限温度称为韧脆转变温度。为防止发生低温脆性破坏,钢材的最低允许工作温度就应高于韧脆转变温度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奥氏体不会发生低温脆性,而体心立方晶格的铁素体会发生低温脆性。 钢材中磷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钢材的冷脆性。 硫在固态铁中溶解度微小,它能与铁形成低熔点(1190℃)的 FeS。FeS+Fe 共晶体的熔点更低(989℃)。这种低熔点的共晶体一般以离异共晶形式分布在晶界上。对钢进行热加工(锻造,轧制)时,加热温度常在 1000℃以上,这时晶界上的 FeS+Fe 共晶熔化,导致热加工时钢的开裂。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或红脆”。无延性转变温度 temperature of nil-ductility transition,TND 其他名称:脆性转变温度 材料由延性断裂完全转变为脆性断裂时的温度。对于压力容器铁素体钢,长期强中子辐照可使该值升高。温度低于该值时,钢材在破断前无变形,且起始裂纹极易传播,十分危险。nil-ductility transition temperature (NDT) 无延性转变温度 使用落锤试验方法测定的材料有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