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本病属中医“痹症”、“颈肩痛”、“颈强”等范畴,好发于 40-60 岁中老年人。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诊断标准】(一)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痛苦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痛苦,上肢痛苦、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二)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痛苦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痛苦,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痛苦感。X 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逝,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 或 MRI 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2.交感神经型表现为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痛苦、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眼窝肿痛、心跳加快、心动徐缓,心前区痛苦,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痛苦X 线、CT、MRI 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3.椎动脉型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临时受阻,因痉挛而堵塞或梗塞。4.脊髓型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进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X 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脊髓造影、CT、MRI 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脑脊液动力学测定、核医学检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畅程度。【辨证分型】(一)痹痛型颈项拘急痛苦,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颈痛牵掣上臂,项强难以回顾,发病急骤,舌苔薄白,脉浮紧。(二)气滞血瘀型颈肩部痛苦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三) 肝阳挟痰型多见于年过五旬之人,颈臂酸痛重着,伸展不利,伴有头晕、目眩、恶心,甚至猝倒,常有烦躁易怒,面红潮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