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第1课时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1、2、3、5、6、7、8、10、11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4、9、12、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15宜昌期中)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4月、7月、11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1~2题: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4月B.7月C.11月D.4月和11月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解析:1.B2.D第1题,本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6、7、8三个月)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最严重。第2题,土壤肥力与有机物和矿物养分多少有关;锄草使茶园地表植被减少,每下一次雨,雨水就冲刷地表一次,有机物和矿物养分也随之被带走,“”因而茶园消瘦。(2015忻州四校联考)右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3~4题: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3.C4.B第3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4题,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④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5~7题:5.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6.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7.该地森林资源的生态意义主要是()A.保护耕地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D.保持水土解析:5.B6.A7.C第5题,根据两个图对比,30年前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但是现在森林覆盖率极低,荒漠化面积大,所以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6题,对比两幅图可知,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大减少,所以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森林。第7题,该区域30年前水源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现在森林覆盖率低,河流短小,说明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2014武汉模拟)如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回答8~8题:8.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河西走廊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9.“”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A.防治风蚀荒漠化B.防治水蚀荒漠化C.防治冻融荒漠化D.防治土地盐渍化解析:8.D9.A第8题,河西走廊沙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石漠化。第9题,“”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防治风蚀荒漠化。(2014昆明模拟)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如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和序号分别是()A.③ⅢB.①ⅢC.②ⅡD.④Ⅰ11.①、④两大陆Ⅰ类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解析:10.D11.D第10题,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均以热带荒漠为主,亚热带荒漠面积较小,无温带荒漠,且非洲的热带荒漠面积大于澳大利亚大陆,故②、③分别为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且Ⅰ为温带荒漠,Ⅱ、Ⅲ分别为亚热带荒漠和热带荒漠,亚欧大陆较南美大陆面积大,三类荒漠面积也较大,故知①为亚欧大陆,④为南美大陆。南美南部高原为温带荒漠。第11题,①为亚欧大陆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