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教案 教学主题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法律规范和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难点:信息素养的含义 重点:理解有关网络法律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素养内涵。 2.加深对网络道德法律规范的认识。 3.用实际行动来要求自己,争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5 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4 节 2、 教材配套老师用书。 3、 “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信息素养的涵义,主要通过虚拟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第二部分“网络法律规范和网络道德”涉及到学生的切实的网络问题,所以采纳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沟通谈论——老师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搜索材料、总结材料并且对自己进行反省,来使学生的学习深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重点/难点/关键点 信息素养的涵义有那些? 列举信息素养所涉及的问题 创设情景“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 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了解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和内容 通过前面的举例大体概括出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 如今存在的关于网络法律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有哪些? 通过查资料来具体实践信息素养的涵义,并且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来加强教育 使用搜索引擎和关键字查找资料汇总 网络课程上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法律规范? 学会合作,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自查 分组讨论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新课导入: 通过对前面六章的知识的回忆,让同学们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什么(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接着从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引入网络安全,引入网络道德,引入“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什么是信息素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所涉及的方面。 2、设问:假如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打算如何写? 学生活动:集体思考并且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活动: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