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 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化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别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 B 类知识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讨论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掌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确切含义。 2、能力目标。能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培育学生的制造力,体现素养教育的要求。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通过对定律的推导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讨论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自然科学讨论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是理解动量守恒的物理内涵,动量及动量守恒方程的矢量性,动量的相对性以及讨论对象的系统性、物理状态的同时性。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1、实验及引导探究式。学习物理,重在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