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 1 课时)说课稿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说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首先是对教材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1、教材内容的地位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起始课,学生小学已接触了简单的方程、之前还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内容,为深化方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该内容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是运用模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其它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还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素材。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4)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认知基础:因为在小学阶段学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法律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而且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喜爱参加探究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节课要灌输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地实施下去. 第三部分是教法学法 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一次飞跃。老师利用“激→导→评”的模式,主要以问题启发、讲授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预设进行如下操作:先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思考、讨论,克服算数解法的思维定势影响,突出“建模思想”,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相关概念,再利用辨析题,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