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的一点心得 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有些学生,“双基”比较牢固,一些公式、定理滚瓜烂熟,但一到考试,得分却不高,形成了一种“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怪圈现象。通过连续近十年的毕业班的教学,我觉得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存在于老师身上:老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成一个大的容器,老师只是负责把知识像水一样的注入,这样必定导致复习效率低,学生也不堪重负,导致在解答新的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我认为这就是当前数学一轮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对数学复习课进行改革,向 45 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在平常的教学与反思中发现: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时,学生则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复习课的第一环节一定要以题目函盖知识点,变老师先教为学生先学,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变老师满堂灌为疑难点拨。具体做法如下; 一.复习课的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的处理:以问题唤醒知识,以知识提升能力。老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将每个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我完成,从而唤醒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但题目难度一定要适中,不可过简,太简单学生会感到食之无味,兴趣索然;也不可过难,太难了学生会望而却步,失去了自信。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和解答,老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究讨论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领悟,这样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从注入式向培育式改进。 二、“综合应用”的过程:老师要精选例题,以问题引方法,以方法指导习题。 有人说过:“创新是学生今后进展、人类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的起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推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想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好让学生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在...